蒋介石评价朱德时说:“朱德这个人最大的本事,是你永远看不出他有什么本

你的位置:奇亿注册 > 最新动态 > 蒋介石评价朱德时说:“朱德这个人最大的本事,是你永远看不出他有什么本
蒋介石评价朱德时说:“朱德这个人最大的本事,是你永远看不出他有什么本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09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蒋介石评价朱德时说:“朱德这个人最大的本事,是你永远看不出他有什么本事!”

的确,朱德此人,论战功比不上林彪、彭德怀等;论诗词比不上陈毅、张爱萍等;论口才,他比不过陈赓、徐向前等。

可朱德就是能与毛泽东并称为“朱毛”,1955年授衔时,朱德更是位列十大元帅之首。

朱德的本领为什么是“看不出有本事”,这究竟是什么本事?这个本事实际就是团结人才的本事,即将优秀的人才团结起来。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整合人才资源的能力。

什么样的人,能整合人才?答案可以参照朱德得出来。

朱德在任何时候,从来不会突出个人能力,这种“不突出表现”的意识,让自己自动退出了“比较”的范畴。这样的人,是最能与顶级人才打成一片的,所谓“一山不容二虎”,说到底是二虎喜欢比较。

因为朱德从不突出个人,所以,他和个性非常强且胜负欲大的林彪、彭德怀在一起时,也总是能和谐,他还能轻易将这些个性极强的人才融在一起。

不突出表现个人能力的人,往往会抓大放小,就是坚决不在细节上面着力。比如,打仗的时候炮放在哪个位置?冲锋的时候哪个小分队打头阵?这类问题,朱德会完全交给手下的人才,而坚决不给建议,他明白,在这些环节给建议,很容易让手下人都觉得“手下人都不如你高明”,会干扰他们在战场上发挥真本事、自主灵活地去打仗。

朱德通常只抓大放小,比如战略方针、三军配合等等,从不在细枝末节上着力。也因为长期在大处着眼,朱德很容易看到人才身上的优势,谁适合带兵打仗,谁适合运筹帷幄,他都门清,且会鼓励他们把各自擅长的本事拿出来。

说到底,要整合人才,需要藏自己的能力,因为这些人才一旦觉得你在他们擅长的方面也很厉害,他们就会有所顾忌,不敢完全放开手脚。所以,朱德经常需要藏能力,以让人才尽可能地表现。

朱德藏得越好,他下面的人才整合也就越成功。朱德的藏功从来了得,也是因为看透了朱德的这个点,蒋介石才会说:他最大的本事是看起来没本事。

如何能让自己看起来“没本事”,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融入大众中。朱德就经常把自己融入大众中,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《朱德的扁担》,说的就是朱德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,还坚持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的故事。大家心疼他,于是把他的扁担藏起来,可他却特地又找来一根扁担,还在扁担上写了“朱德的扁担”,然后依旧日日跟着大家去挑粮。

因为朱德这个领导长期跟大家一起挑粮,大家后来还编了一首歌纪念这件事:“朱德挑谷上坳,粮食绝对可靠,大家齐心协力,粉碎敌人‘围剿’”。

朱德可不仅仅做事和战士们一起,日常生活也总是和战士们保持一致,很多见过朱德的人都说:他看起来像一个老农民,一个老父亲。这话,当真不假。

朱德藏于战士们和百姓中间,这部分“藏”,实际就是没有架子。这般没架子,在蒋介石看来,简直是无法想象的。

没有架子的人,是从来不把官位放在心上的,也因此,朱德不仅从不和部下争功,把一切功劳归于战友、人民,他还经常在战斗最艰险的时候,拿起步枪身先士卒地冲杀在最前沿;他在长征途中,多次把马让给伤病员骑,把口粮留给伤病员吃。

朱德的“藏”的本事,实际是德行高的体现,也因为德行高,1951年,四川老家代表们提出要把其老家仪陇县改名为“朱德县”时,他立马摆手道:

“我只是一个在战场上没被打死的普通士兵而已,荣誉功劳应归功于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。中央早就决定不能以个人名义改地名,我不能破这个例。”

这样的朱德,其善终当真是意料之中。“十年动乱”时期,面对污蔑朱德为“黑司令”的人,毛泽东愤而驳斥道:“朱不离毛,毛不离朱”,力挺朱德是“红司令”。

也因此,朱德躲过了那场劫难,1976年7月6日,朱德在北京逝世,享年91岁。看起来没本事的朱德,其人生,恰是最圆满。图为周恩来、毛泽东于朱德